第128章(2 / 2)
就是估计三十度上下的样子,用来做腐乳的话会差一些。
只不过与十度左右的各种酒来说,这个度数确实是很烈了,看来还是得整个组合的蒸馏器出来才行。
贺晏抿完最后一口,“掌柜,快打一壶酒。”
最后,一手提着一壶酒,转身出了酒肆。
正所谓,大暑不暑,五谷不鼓。
大暑前后,气候湿热难耐,太阳灼灼,地里的禾苗叶子都被晒卷了边,莫说小孩了,就连大人都扛不住这炎炎烈日。
正午时分,村人纷纷抵抗着烈日,挑着扁担往田里去,这个时候正是加强灌溉的时候,哪怕是村里的懒汉此时也被赶着下了地。
贺晏自然是懒得挑水去浇灌,每日忙活这么久,再这么熬下去,他怕扛不住。
因此和余满商量了一下,俩人便将这事交给了村里人多地少的沈家,也就是沈乐的娘家。
沈家和李家大差不差,沈乐头顶还有三个汉子哥哥,沈平、沈安还有沈喜,底下还有一个妹妹沈媛,还有嫂子、嫂夫郎、侄子侄女侄哥儿,大大小小加起来十几口人。
要养活一大家子实属不易,得了余家的活儿,沈平拍着胸口担保这事交给他。
沈家人知道要不是因为乐哥儿与满哥儿关系好,不然的话怎么会轮得到他们啊。
余家人有那么多亲戚,随便交给一人便是。
再加上只是浇灌几亩地的水,一天就能拿十文。
赶上几天就能割两斤肉了。
沈家自然是得了空就往地里去,看得比自家的地都要勤快。
晌午吃过午饭后,等余冬跑回屋内睡觉,贺晏便开始摆弄起蒸馏器来。
说是蒸馏器,其实是用铁锅、细口瓶子再搭配一个定制的容器。
家里有铁锅和细口瓶子,最好是细口瓶子,这样酒精挥发得没那么快。
而容器则是他让余木匠紧急订做的。
容器是木板围成圆台状,离顶部五分之一的位置伸出一根向下倾斜的木筒。
贺晏把大圈的面置于铁锅上,上面,也就是小的那面上放置一个瓦盆。
底下点火加热,上面加冷水,冷热交替约莫一柱香时间。
蒸馏出来的酒液就会从竹筒滴回瓶子里。
试验过蒸馏器的实用性后,贺晏便开始操作起来,将买回来的烧刀子倒入甑子内开始蒸馏。
蒸馏白酒的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,而是要在七十度左右。
蒸馏一炷香的功夫就差不多了,甑子插上竹筒,酒液开始缓慢从导管中低落下来。
刚开始的头酒和最后的尾酒都是不要的。
头酒除了度数最高外,里面还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甲醇、醛类、低级脂肪酸脂等物质,因此根本不适合饮用。
而尾酒则度数偏低,口感也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