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章(1 / 2)
“好,你去吧,我去唤乐哥儿过来吃。”
免得端过去,也不知道进了谁的肚子。
……
翌日,贺晏他们正要出发往县城,余远山突然带来了一个中年汉子。
汉子和大伯差不多年纪,络腮胡子满脸,衣裳看着倒是整洁,只不过站近了能闻到一股味道。
“满哥儿,他是东柳村猪贩子,你唤他朱叔就行,”余远山给双方介绍起来,“老朱,这位是我侄哥儿满哥儿,这是我侄婿小贺,后边是我大儿跟二侄子。”
贺晏屏住呼吸,原来是猪的味道。
见他们互相打完招呼,余远山便说,“老朱,你说吧,等会儿他们就要出门去了。”
朱达也不寒暄了,免得耽误了人家的时间,他说,“是这样的,满哥儿,我听说你们的豆渣每日都剩许多只能等到酸臭了沤肥,我想买些回去喂猪。”
自从豆干大火后,他们每天要用去七八十斤豆子,过滤的豆渣哪怕沥干了水都有差不多百二十斤。
因着贺晏嘴挑,他们也不怎么吃豆渣饼了,就用来喂鸡喂驴,偶尔喂一下狗,剩下的就是三家人平分,实在消耗不掉就堆着沤肥。
朱达家里养猪已经养了三十多年。
自从出现骟猪这个手艺活后,猪的腥臊味少了许多,养一只来也能养到百来斤,厉害点的还能到二百斤,吃猪肉的人多了,养猪为生的猪贩子也就多了不少。
若是换作三十多年前那种又骚又瘦又脏的猪,怕是养得出来也得亏死了。
他家里本身就养了八十多头猪,一天要消耗百多斤猪食,光靠自己上山割猪草得割到猴年马月啊。
因此他多是收一些县里大户的剩饭剩菜回来当猪食,再就是花铜板收猪草,这些都是一大笔花销。
最近又添了二十多头猪仔,加起来一百多头猪,家里可没这么多猪食禁得起它们霍霍的。
县里的大户也就那些,剩饭剩菜多是人抢,他们想要更多那是没有了,猪崽一天吃的比一天多,因此这猪食一时间也是急得不行。
正好昨日他家老大去县里送生猪和客人说起家里的猪食短缺的问题,客人便和他说起了余记豆腐摊,让他去问一问。
老大打听清楚了,回到家和他一说,他这不就上门找老余了嘛。
余满扫了一眼贺晏的三根手指,说,“朱叔,三斤一文行吗?行的话你看看你要多少?”
“可以,先每日来五十斤?”
“成。”
余满直接点头,靠豆渣也挣不了几个铜板,但聊胜于无吧。毕竟这样家里就剩下一半豆渣,三家人匀一匀正好可以消耗掉。